销售股票配资招聘 退市高危股全面自救!抛出护盘“组合拳”

发布日期:2024-12-24 09:08    点击次数:117

销售股票配资招聘 退市高危股全面自救!抛出护盘“组合拳”

  7月退市潮仍在继续,“自救”成为近期A股市场退市高危股的关键词。

1.同花顺:同花顺是国内最大的股票操盘软件之一,提供了丰富的股票行情、交易、分析工具等功能。

  在面值退市紧迫形式之下,多数股价不足1元以及部分低于2元的公司抛出大股东回购与增持、破产重整、资产重组、引入投资等措施护盘。

  上市公司的“保壳战”也呈现多样化效果,部分公司股价站上1元暂时脱险,而一些公司在“花式”出招后仍难扭转颓势,最终以退市谢幕。

  今年以来,A股已有30家公司退市,其中*ST保力、*ST高升、ST中南、*ST易连等15家公司退市原因为股价低于面值,ST迪马也因股价低于面值锁定8月7日退市。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截至7月31日收盘,A股共有21只股票股价低于1元。其中有19只股票已停牌,仅剩ST旭电、*ST威创仍在正常交易状态,但这两只股票也分别连续跌停16、17个交易日,处于退市的危险边缘。

  多位业内人士对证券时报记者分析,面值退市本身是市场化退市机制,上市公司“自救”需趁早,等到触发退市红线再出手已无太多回旋余地。

  目前绝大多数的面值退市公司,都是已经失去持续经营能力、长期混在市场上的壳公司,上市公司能否成功保壳,核心仍在于是否具备可持续经营能力。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面值退市机制也“误伤”了少数经营质地较好的上市公司,此类公司多属于曾经大幅扩张股本导致的低价股。

  资深投行人士指出,希望面值退市机制可以有所改进,对于仍具持续经营能力的公司,在其触及面值退市条件之后,或可给予公司一个整改的期限,整改无效后再退市;对于此前因大幅扩张股本导致的低价股,应该允许可以选择缩股的方案自救。

  抛出护盘“组合拳”

  面对“1元退市”压力,多数低价股提前采取行动,展开回购的公司数量较多,其次为增持,此外也不乏公司打出“回购+增持”组合拳。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截至7月31日收盘,A股股价低于2元的公司共计198家,其中有58家公司推出回购计划,49家公司宣布增持。

  以近期最为典型推出“组合拳”的山子高科为例,面对收盘价跌破1元,山子高科试图通过大额回购、高管增持的方式拉高股价:

  一是上市公司宣布拟用自有资金回购股份,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6亿元且不超过10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6元/股;

  二是实控人自身回购股份,该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叶骥计划以自有或自筹资金通过二级市场择机增持1000万股公司股份;

  三是叶骥通过发布《股东信》致歉、复盘、反思、自救,并表示在公司股价涨回1.6元/股前不领薪酬,种种方式均向资本市场释放积极信号。

  回购、增持加上董事长宣布停薪救市,此套“组合拳”效果立竿见影,目前山子高科股价被显著提振,走出3连板,3天累计涨幅达34.88%。

  在面值退市风险逼近的情况下,亚泰集团也抛出多重方案拯救股价。

  此前在7月1日,亚泰集团公告称,长春市国资委指定长发集团为主体,拟增持公司股份金额不低于1.5亿元,不超过3亿元,增持价格不超过1.62元/股。公司同日公告,股东金塔投资承诺自2024年7月1日起的12个月内不以任何方式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而就在此前不久,亚泰集团还推出了一份回购方案,拟以3000万元至5000万元回购公司股份。

  此外,海航控股、易成新能、棕榈股份、吉视传媒、兆新股份及皇庭国际均采取增持、回购或“双管齐下”的自救措施。

  华闻集团在触及面值退市风险后,被海南联瀚举牌。海南联瀚背后为海南国资。今年6月4日至6月6日期间,海南联瀚累计买入华闻集团9987.01万股,占华闻集团总股本的5.0004%,购买金额为人民币7850.86万元,提振市场信心,7月31日收涨9.65%,报1.25元。

  不少ST公司也提前推出回购、增持等计划。

  ST瑞德自5月中下旬至今,接连公告过多次回购与增持计划,5月22日,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江洋带头增持15.89万股,随后不到半个月时间,ST瑞德又宣布拟以自有资金5000万—1亿元回购公司股份。7月24日,ST瑞德已首次回购公司股份约383万股,已支付的总金额为人民币约500万元。

  被ST的苏宁易购亦坚持回购+增持“双管齐下”,6月25日,ST易购宣布计划以不低于8000万元、不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回购公司股份。此前,公司还披露了管理层的股份增持计划,7月29日,ST易购宣布部分高级管理人员及核心业务骨干已累计增持公司股份288万股,合计增持金额351.52万元。

  重整重组“自救”效果不一

  除了拿出真金白银外,部分公司也设法进行破产重整或资产重组,剥离已不再盈利的“包袱资产”,以期改善公司经营状况、摆脱退市风险。

  吉视传媒在7月1日发布公告,宣布与控股股东吉林广播电视台达成重要协议,将IPTV业务注入上市公司,实现资产置换。吉视传媒拟置出其持有的三亚樾城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同时置入吉林广播电视台下属的IPTV相关资产。截至7月31日,吉视传媒股价累计涨超20%,收报1.10元。

  东方集团启动预重整,试图剥离地产板块等低效资产。东方集团6月24日股价跌破1元,主因其16.40亿元存款出现大额提取受限的情形,此后股价一度触及面值退市红线。

  7月15日晚,东方集团发布《关于法院决定对公司启动预重整的公告》,宣布公司将进入预重整程序,次日东方集团股价大涨10.53%,时隔16个交易日后重新回到1元之上。截至7月31日收盘,东方集团收报1.07元,暂时脱离面值退市风险。

  不过,破产重整也并非绝对保壳的“救命稻草”,如ST迪马在股价跌破1元的危急边缘推出破产重整方案,但依然未能阻止其退市。

  5月7日,ST迪马跌停至0.90元/股,当日该公司收到通知,控股股东与重庆市江南城市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投资框架协议》,拟通过司法重整化解债务危机。

  此外,ST迪马还推出增持方案,该公司在5月14日公告称,鉴于公司目前股票收盘价格低于1元,控股股东或其一致行动人计划自5月15日起6个月内增持金额在3000万元—5000万元之间。不过多重自救方案仍未扭转该公司退市局面,ST迪马股票自6月24日开市起停牌。

  处于退市边缘的*ST洪涛在申请司法重整后,也依然未能扭转退市结局。今年以来,*ST洪涛的股价多次跌至1元以下,彼时*ST洪涛希望通过司法重整,积极引入外部产业投资者,加大产业协同和转型的力度。但受限于行业环境等多重因素,*ST洪涛自7月1日起停牌,且其7月30日公告显示,法院裁定不予受理*ST洪涛重整申请。

  “面值退市本身是一个市场化的退市机制,连续20个交易日均低于面值,也就是说在第一次跌破面值后,还有一个月的时间可以自救,如公司股价已经跌破2元时,就应该要出手拯救股价,自救的方案可以是回购、大股东增持、做好投资者交流等,来展示公司的投资价值,也可以做重组,但临时性重组、重整难度还是不小的。”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持续经营能力为核心所在

  尽管众多股价濒临1元退市线的上市公司积极努力“自救”,短期来看也有一定股价提振作用,但长期效果仍有待验证,未来市场更为聚焦的仍是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和持续经营能力。

  透镜咨询创始人况玉清对记者分析,目前绝大多数的面值退市公司,都是已经失去持续经营能力的壳公司,他们能否成功保壳,核心仍在于主营业务层面是否具备可持续经营能力。

  “在当前多样化的保壳举措之下,投资者如何辨别退市边缘的公司是否还具备长期经营能力,关键可以看其业务拓展和资本运作的方向,若公司是从自己原有擅长的业务出发去拓展渠道、供应链、技术或产品等项目的话,相对比较靠谱,而对于跨界资本运作项目要保持警惕态度。”况玉清表示。

  但对于部分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公司而言,今年4月以来,退市标准再次收紧,在“面值退”与“市值退”的双重压力下,这类公司也面临退市风险,如包钢股份、海航控股、山东钢铁、辽港股份、海航控股等传统行业的公司。

  康德智库专家、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罗春雷律师分析,传统行业上市公司在面临行业竞争加剧、市场需求下滑等不利因素时,可能会出现业绩下滑、股价下跌等情况,从而触及面值退市红线。此外,市场情绪的波动和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也可能导致这类公司股价异常波动,增加退市风险。

  “少数公司确实并没有失去持续经营能力,而是因为之前股本扩张过度,导致每股的市值接近面值甚至最终跌破面值的情况,不过这也不是今年才出现的问题,包钢股份已经多年来一直在面值边缘。”王骥跃指出。

  包钢股份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钢铁上市公司之一,其股价却长期徘徊在1元,截至7月31日收盘,包钢股份报1.46元/股,涨幅1.39%,总市值662.91亿元。

  罗春雷律师表示,这些具备经营能力的公司,可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拓展新业务领域、加强投资者沟通以及关注市场动态等方式,以应对退市风险。

  王骥跃提出,面值退市机制应该可以有所改进,例如可以设置整改期,对于依然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的公司,在触及面值退市条件之后,不直接退市,而是给上市公司一个整改的期限,如果整改无效再退市;对于依然具有持续经营能力的,之前大幅扩张股本导致的低价股销售股票配资招聘,应该允许选择缩股的方案自救。




相关资讯